企业内控体系制定原则是什么_财务内控体系框架怎样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网小编
2017-09-06 08:40:38
浏览量:1
内控体系即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企业内控体系的制定原则如下:
制定内控体系的基本准则在于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相互制约、监督检查,企业建立与实施内控体系应当遵循的五项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内控体系的应用范围怎样
企业的内控体系应当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各个阶段、各个层级,涵盖了营管企业每一项经理活动的过程始终,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特性。
财务内控体系框架怎样
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1.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核算的体制;
(2)主要会计政策;
(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5)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
(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附注)。
2.财务管理制度: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2)货币资金管理;
(3)往来结算管理;
(4)存货管理;
(5)短期、长期投资管理;
(6)固定资产管理;
(7)在建工程管理;
(8)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
(9)其他资产管理;
(10)销售收入管理;
(11)成本费用管理;
(12)盈利及分配管理;
(13)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
(二)综合性管理制度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
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3.会计稽核制度;
4.内部牵制制度(根据需要,对会计核算中需强调的内部牵制、制约程序作出集中的规定); 5.财产清查制度;
6.财务分析制度;
7.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8.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9.对子(分)公司等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三)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
1.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
2.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
3.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
4.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四)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
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
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
(五)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1.费用报销管理办法;
2.成本核算办法;
3.成本计划管理办法;
4.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5.成本分析管理办法;
6.成本费用考核管理办法。
关于我国内控体系现状的介绍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
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与整个经济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与西方发达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对外提供虚假或不真实的会计资料,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不仅造成单位会计工作混乱,给贪污、挪用单位资产等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而且波及整个社会,严重扰乱了经济建设的秩序和环境。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由于过去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情况。
(三)法律意识浅薄。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改革的深入,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有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松弛,造成一些经济犯罪。
(四)员工素质不高。公司员工的能力、诚实品性以及对员工的管理是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都不高,企业管理者价值观扭曲、缺乏敬业精神、管理能力不高。人事政策缺乏透明度、缺乏激励机制,不能够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和调动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