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金 > 财税新闻 >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怎么规定_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议怎样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怎么规定_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议怎样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网小编   2017-09-04 08:39:19   浏览量:1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怎么规定?根据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以下: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三)归口管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四)预算控制。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五)财产保护控制。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六)会计控制。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七)单据控制。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八)信息内部公开。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议怎样

1、树立和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根据《规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所以说树立和加强内部控制意识要加强单位高层,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应采取多种形式,就内部控制及财经法规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取得单位负责人及领导层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支持,并协调各部门、各岗位力量,营造控制环境的良好氛围。

其次,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使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都要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重要性高度重视,并树立责任意识。

2、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内部控制度建设方面,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合理梳理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制度框架,并使之相互关联,形成任何工作都有章可循、换人能上手、换人不换规的工作规范;并合理运用控制的方法,以使内控制度达到相互制衡、互相监督的目的。

其次,合理设置内部控制机构,没有设置相应机构的应按规定设立机构,机构设置不完善的应进行调整;并保持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控制的实施机构和审计机构应有单位领导直接分管,且两个机构应属不同的领导负责。 同时,抓住内部控制关键点,并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强化岗位分工控制和相互制衡。

3、加强信息系统整合

一是通过对各信息系统的兼容升级和整合,实现各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和制约,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监督管理水平,避免重复性工作,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严谨性和管理效率。

二是将关键领域和关键风险点上的业务活动全部实现信息化办公,加强流转过程中各节点分级审批和监督。

三是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对异常业务能提出预警,施行动态监控。

四是加大公务卡系统的推行力度,各单位以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为契机,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内控机制,规范财务报销与会计核算程序,提高财政支付透明度,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建立源头防范治理腐败的机制制度。

4、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一是单位应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控的全面工作。同时,充分了解本单位的业务特性,识别本单位业务的关键领域和关键岗位,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合理设置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范围和权限,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

二是完善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可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是推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其次是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考核机制,激励单位增强成本意识,节约财政资金,对单位专项资金、项目支出安排的合理性和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坚决杜绝单位千方百计套取财政资金,脱离监控,形成“小金库”,使厉行节约、结余预算指标成为单位的自觉行为。

三是强化内部控制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并不断加强其后续的教育,以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及时了解和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自觉更新和提升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5、强化审计与监督

一是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内部的监督力度。首先,要避免单位负责人权力过于膨胀现象,传统的“一支笔”的办事惯例要坚决杜绝;建立内部控制的管理责任制,并明确职责和权限,并定期对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其次,有针对性、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跟踪审计监督,特别是关键控制领域经费使用情况公进行公示,更大范围内接受职工的监督。

二是加强外部监督,增强外部监督部门的协同效应,外部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扩大抽查范围,增加抽查的随机性,并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并入其他审计。同时,引入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力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这方面在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和改善。

2012年,我国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等方面作了规定。

微信扫扫关注我,惊喜有很多!

普金网

普金网,是向企业提供金融、财务、税务全方位产品及优质服务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是深受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欢迎的金财税五星管家!

四大服务 : 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体检服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