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人员要求有哪些_内审人员职业规划怎样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网小编
2017-09-06 08:50:00
浏览量:1
内审人员要求有哪些?首先,为您介绍一下什么是“内审人员”,内审人员是指在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审计事务的人员,以及在部门、单位内设置的专职从事审计事务的人员。内审人员所需要满足的要求如下:
1、内审人员应是所在部门负责人或主要骨干;
2、内审人员必须通过ISO9001:2000内审课程培训并考试合格;
3、内审人员必须由总经理确认授权。
同时,内审人员应具备下列7种能力:
一是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能力。要当好“经济卫士”,财务专业知识将是审计人员的永恒主题,审计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国家经济健康运行,要能全面维护“经济”健康运行,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否则将无法全面实现审计职能、达成审计目标。
二是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审计工作已经由原来的手工式、算盘式发展到今天的“大数据”时代,能否熟练运用计算机就好比写作人员会不会写字一样,不管你其他能力如何优秀,如果不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就好比面对一个保险柜而不知道密码一样,“英雄将无用武之地”。
三是较强的工程预决算专业知识。从审计工作所涉及的专业性而言应当主要是财务和工程预决算两个专业,虽说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这两类专业人员会分别开展工作,但当涉及到大型行业性审计时,将会要求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参与者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更会要求其具备较好的工程预决算知识,比如征地拆迁资金审计、工程项目财务决算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
四是良好的文字写作综合能力。写作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审计成果的质量,审计工作中有好的审计素材、观点和想法,可能写作能力不足而无法用文字很好的表达出来,降低了审计效果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写作综合能力,将我们工作中的成绩通过文字很好地以审计报告、审计要情、审计论文展现出来,圆满达成审计目标。
五是丰富的社会阅历知识。审计工作不但是一门专业活,也是一门社会活,作为审计人员如果只知专业而不懂社会,生搬硬套,不深入社会实际了解情况,尽信书而不知融会贯通,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只会使审计工作被动,事倍而功半。
六是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中会涉及很多部门、人员、专业、领域等,要能将这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调动起来,形成合力为审计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实现审计绩效最大化。
七是强有力的学习能力。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知识不断更新,这些都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时刻提升自己,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审计之树”常青!
内审人员职业规划怎样
内审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只要有所作为,可以向CEO、CFO发展。
内部监察审计的发展方向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压力很大,但在挑战存在的同时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客观地分析和探讨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将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促进内部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发展
从财务领域向业务经营领域和管理领域拓展,是内部审计的一种国际趋势,而且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对单位管理和业务经营系统的关注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对财务领域的关注程度。我国的内部审计也应尽快转移工作重点,向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内容: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价业务经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改进控制服务;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价其对企业决策和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价其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做到了节约高效。
2、从事中、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发展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的事中、事后审计与事前审计相结合,发挥好防护性、建设性作用,把审计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3、从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发展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审计手段已经由传统的手工查账审计逐惭向计算机审计过渡。审计信息化是审计领域的一场革命。审计手段实现电子化并逐步发展到网络化,是审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化、网络化大发展,一方面可以使财务报告实时生成,缩短会计报表编送时限,另一方面使审计人员能够即时地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成为可能。审计信息化将使内部审计工作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审计信息化还将使审计人员的作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实时审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事中、事后审计,网络审计或者在线审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就地审计。
4、内部审计人员从单纯的会计人员向复合型审计人才转变
为满足现代审计工作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与财务、行为科学、经济学、经济法规、定量分析法、会计与管理制度等。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必须改变,未来的内部审计需要更多的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由“四师”组合配备,即由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和律师四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经过本文的介绍可知,内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要求包括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获得总经理授权,担任部门负责人或主要骨干。对于内审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上文也已介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