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金 > 财税新闻 > 盈余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盈余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网小编   2017-07-24 09:58:19   浏览量:1

盈余管理的方法、手段有哪些?盈余管理的方法归纳起来有六项,分别是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利用应计项目的管理;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以及利用关联交易等方法。

盈余管理的六个方法

盈余管理主要是一项会计行为,但其手段并不只局限于会计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种:

1、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

会计政策的变更是最常见也是最原始的盈余管理方法。一般的说,由于企业及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各不相同,对有些业务的处理,会计准则给了企业管理者一定的变通机会(如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再加上我国的会计准则并未给企业政策的“再选择”设定太高的“门槛”,能让企业获取额外的收益。这种高收益、低成本的机制驱使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2、利用应计项目的管理。

现行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产生了很多待摊项目和应计项目,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调增利润,相反亦然。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应计项目的确认将具有更大的弹性,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

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推迟确认本期费用来提高当期盈余;反之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以降低当期盈余。通过改变交易时间和创造交易来操纵利润,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颇受企业经理人员的青睐,而且新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正不断出现。

4、利用关联交易。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以达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或是将企业的一部分抽出来加以改制,因此,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有着唇齿相依、千丝万缕的关系,再加上资源的稀缺,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调节利润。

5、利用资产重组,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

企业为了“美化”当期的业绩,可能进行一些有盈余的一次性业务。一次性冲销就是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把损失和费用在本期予以确认,以求在后续年度内实现较高的会计利润。如我国证券法规定,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暂停或停止其上市资格,上市公司可在会计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在某年作巨额冲销,然后在后续年度连续盈利的盈余管理策略。

6、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

如在年度末虚构未发生的销售、退货交易,利用资产评估虚增资产等。

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的总体盈余管理水平是有限的,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管理层不可能无限制地操控企业盈余;同时,在特定条件下,企业盈余管理的总体需求也是有限的,只需要达到企业相应的盈余管理目标即可。因此,管理者总是会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的盈余管理组合方式。总体来说,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组合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实施成本与收益。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为个人或者公司谋取私利的行为,从实质上看是偏离正常形式和最佳经营决策的,因此它的实施必然是具有一定的成本的。管理层在进行盈余管理决策时必然会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力图选择一种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行为,而且管理者对成本收益的分析,不仅只考虑实施成本与当期收益,还要考虑盈余管理行为对以后各期收益的影响。因此,管理层是在权衡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盈余管理组合方式。

二是实施可行性。

几乎所有企业都有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实现企业盈余目标、粉饰企业财务报表的动机,然而,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能力却是有限的。一方面,管理者在进行应计盈余管理面临诸多的限制,例如,会计弹性的大小将会限制应计项目的操控空间,持续使用应计盈余管理的公司会面临更高的监管风险及诉讼风险等;另一方面,公司内部也存在一些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公司所有权性质、高管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债务契约等,通常公有企业、具有很高银行债务或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能力都会受到限制。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在能实现的范围内选择最易实现的盈余管理组合方式,达成企业的盈余目标。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见,盈余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同时,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的因素会涉及实施成本与收益以及实施的可行性。

微信扫扫关注我,惊喜有很多!

普金网

普金网,是向企业提供金融、财务、税务全方位产品及优质服务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是深受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欢迎的金财税五星管家!

四大服务 : 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体检服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