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金 > 财税新闻 > 盈余管理的特征是什么

盈余管理的特征是什么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网小编   2017-07-24 09:57:10   浏览量:1

盈余管理的特征是什么?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有四个,分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2、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在盈余管理的每一幕“戏剧”中唱主角的无非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无论是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还是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当然会计人员也加入其中,但应看作是配角。在这里,可以明确企业管理当局对盈余管理应当承担的责任。

3、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

此外,时间特别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在研究盈余管理时,我们必须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盈余管理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因此盈余管理的最终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人们所说的盈余管理,最终也就是在会计数据上作文章。

4、盈余管理的受益者是企业管理者,有时也照顾某些股东的利益,但受害者通常是政府,如少交税款或拖延税款的缴纳。收益者的利益表现形式也十分复杂,有的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如经理人员分红的增加,有的是间接的利益如职位晋升、股价飙升。有的是立竿见影的,有的则要潜伏很长的时期。

除了上述的盈余管理基本特征外,盈余管理还具有动机性和干预性这两个特征。

1、动机性。

它是指管理人员要有动机去进行盈余管理。首先,在管理人员心目中要存在一个较为理想的会计结果,当然这个结果就是管理人员希望达到的目标;其次,只有当企业操控前的实际业绩达不到理想结构时,管理人员才有肯能进行盈余管理去调节利润,否则盈余管理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即便实际结果与理想目标存在差距也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就一定有动机去进行盈利管理,记住盈余管理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动机的形成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实际结果要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管理盈余消除差异行为的收益要大于其相应的成本。

2、干预性。

它是指具有阴雨管理动机的管理人员通过采用会计手段或者安排交易等做法去实际干预财务报告结果的行为事实。干预性特征依赖于干预的可行性与干预的存在性。干预需要借助于职业判断与交易安排等手段进行,只有这些手段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实现目标利润并且操作起来切实可行,干预才有可能进行,可见,可行性是干预的前提条件;在存在可行性之后,只有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盈余真正实施了操控,存在着干预行为的事实,才算具备干预性特征。故存在性是干预的最终标志。

微信扫扫关注我,惊喜有很多!

普金网

普金网,是向企业提供金融、财务、税务全方位产品及优质服务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是深受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欢迎的金财税五星管家!

四大服务 : 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体检服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