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增加账务处理怎么做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小编
2017-04-07 08:53:57
浏览量:56
固定资产增加账务处理怎么做?固定资产增加是指购置、改造、改良、受赠、调拨和划转等活动所引起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量的变化。固定资产购入账务处理如下。
固定资产增加账务处理怎么做
一、购入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购入不需要安装而可以直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上,应按其实际支出直接计入“固定资产”账户。
【例1】企业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械设备,发票价格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元,发生的运杂费等支出3 000元,款项已全部付清,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120 000
贷:银行存款 120 000
(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是指购入的固定资产需要安装以后才能交付使用。在会计核算上,企业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以及安装费用先要通过“在建工程”账户进行核算,待安装完毕后,再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例2】企业购入需要安装的试验设备一台,买价20 000元,增值税3 400元,运杂费1 000元,款已付,设备已交付安装,支付安装费3 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该设备已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做如 (1) 购入刨床时:
借: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 24 400
贷:银行存款 24 400
(2) 支付安装费时:
借: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3)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7 400
贷: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 27 400
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修理的账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费用化的账务处理
《账务处理》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均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记入“销售费用”科目。因此,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
(二)租入固定资产改建的账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中所称租入固定资产改建支出,一般是指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因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视同自有固定资产确定使用年限和计提折旧,无须考虑租赁期限。
企业对经营租入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分期摊销计入损益时,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三)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改建支出
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改建支出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如下:(1)改建开始,应将被改造资产的账面价值(残值)转入在建工程,即按其残值,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按其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如果该项固定资产已提减值准备,亦应同时结转;(2)发生改建费用,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3)改建过程中如果对固定资产进行部分拆除而且有拆卸物资出售或入库,应按出售物资的含税销售价或估价,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按出售物资应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拆卸部分的账面价值,贷记“在建工程”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营业外收支科目;(4)改建、改造完毕交付使用时,按完工在建工程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5)重新使用后,应按具体情况重新确定折旧年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如果对尚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进行改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比照以上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唯一不同的是上述分录中的固定资产的“残值”应改为“净值”或“账面价值”。
(四)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账务处理
1、如果大修理开始时即预计修理费用的全部或者至少有一部分符合资本化条件,则应采用与上述固定资产改建相同的处理方法,但最后结转在建工程时,应改为“按应予费用化的支出,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按已完工程支出减去费用化支出后的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完工在建工程余额,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2、如果大修理开始时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支出资本化的可能,例如季节性或定期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发生仍应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但被修理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可不转入在建工程,大修理完工时,有确凿证据表明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应从在建工程中转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且大修理其间照提折旧。另外,还应根据大修理后的固定资产重新确定折旧年限等。
如果大修理完工时,经测试所有支出均不符合资本化条件或达不到《实施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的标准,则应将全部大修理支出从在建工程中转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