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网小编
2017-07-31 08:44:14
浏览量:1
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是什么?盈余管理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本文主要针对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进行讲述。
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首先,根据契约论,在收益“硬约束”的条件下,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给予管理者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可以降低契约成本,还可以使管理者对预期或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进一步激励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较好地克服合同的不完备性和固定性,保护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利益;
其次,由于管理者掌握了大量的内部信息,若要以报告的形式把这些复杂且专业化强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代价很高,盈余管理则能通过“利润均衡化”手段传递企业原本无法传递的内部信息,从而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激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盈余管理评价的几种角度分析
关于盈余管理实施好坏的评价,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笔者从动机角度、程度角度和经济后果角度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1、动机角度
关于盈余管理动机,我国学者有着丰富的研究。然而,首先,很多学者在研究动机时,常常偏重于考察它们不好的一面,进而,基于这些动机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往往也就是不好的盈余管理。例如基于规避政治成本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使得一小部分企业面临着过高的政治成本风险。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使这些企业免受不必要的损失,保障其正常的运营和发展。基于有效契约观的角度,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契约得到更好的执行。
因此,大部分看似不好的动机都含有两面性,只要为之实施的盈余管理不会影响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性,或者从长久来看没有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就不能称之为坏的盈余管理。
其次,从信息传递功能的角度来讲,好的盈余管理需要管理者在实施之前,先对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进行正确的主观判断,然后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准确的传递。第一个阶段要求管理者具有很高的专业能力。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信息传递阶段,才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职业修养与职业道德。
因此,即使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好的,如果不能拥有很高的专业分析与判断能力,也只能导致坏的盈余管理后果。
总之,笔者认为,基于多种因素,动机并不能成为对盈余管理好坏进行评价的有效标准,但也是评价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2、程度角度
有许多学者提出一种“适度的盈余管理”的表述,并将其与“过度的盈余管理”及“盈余操纵”相区分。在程度的基础上,盈余管理的适度与否成为评价盈余管理的一个标准。对此,笔者有几点看法:首先,盈余管理程度的测量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很准确的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应计利润分离法、特定应计项目法、盈余分步法。其中,应计利润分离法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学者们就此方法设计了众多的计量模型,但是从无数的文献中对各种模型有效性的考察来看,基于该方法的各种模型并不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说,我们特有的资本市场与经济制度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异,研究人员通过照搬西方国家的计量模型得出的结果其有效性就更低了。
同时,对于后两种计量方法,学术界也存在很多质疑。其次,所谓的“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很抽象、很模糊的概念,它是建立在与“过度的盈余管理”相区分的基础上,本身并没有很明确的界定。而所谓适度的“度”,实在难以把握,它没有一个既定的、明朗的标准,完全依赖于管理者或者研究人员的主观判断。即使盈余管理程度有了可靠的计量方法,对于一个企业所实施的盈余管理是否适度仍然无法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
因此,就目前来讲,它难以作为一把尺子去衡量盈余管理的好坏程度。
3、经济后果角度
在实施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就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会引导资本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分配而作出不同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因此,盈余管理的实施会产生经济后果。其产生的影响包括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对债权人决策的影响、对企业自身决策的影响、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以及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等等。这些影响既可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可能导致财富的无序流动。
从理论上来讲,经济后果是实施盈余管理后所产生的结果。引导管理者去实施好的盈余管理是希望能够产生好的经济后果。
因此,通过对经济后果的考察来评判盈余管理实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比较理性的方式。
然而,从实践的角度来讲,首先,评价经济后果的好坏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管理人员对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判断从预测到由现实来检验需要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如果管理人员一开始对企业未来情况预测乐观,从而向资本市场传递一种好的信息。而后来事实证明管理人员的判断结果是错误的。那么开始阶段资本市场的良好反应就不能被视为是好的经济后果。其次,市场并不是充分有效的。在真实的资本市场中,其一,投资者解读会计信息的能力和视角各有不同,即使管理者通过财务报表正确的传达了关于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信息,不同的投资者也会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其二,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再加上获取信息能力的有限性,导致了资本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噪音交易者”。
因此而带来的财富流动并不能准确的反映传递到资本市场中的信息。其三,经济后果来自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将因实施盈余管理而产生的经济后果从总的经济后果中剥离开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由上述可见,盈余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但可以帮企业降低契约成本,还可以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激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