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金 > 财税新闻 >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网小编   2017-07-27 08:39:54   浏览量:1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分为两种,分别是直接法以及间接法。接下来为您具体介绍这两种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1、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注意!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项目不得从收入总额中扣除:

(一)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支出。

(二)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是指不得直接扣除的纳税人购置或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费用。无形资产开发支出未形成资产的部分准予扣除。

(三)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四)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收法规,被处以的滞纳金、罚金,以及除前款所称违法经营罚款之外的各项罚款。

纳税人逾期归还银行贷款,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不属于行政性罚款,允许在税前扣除。

(五)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有赔偿的部分:是指纳税人参加财产保险后,因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由保险公司给予的赔偿。

(六)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金融保险企业1.5%)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纳税人的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得扣除。

(七)各种赞助支出:是指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无关的各项支出,如担保支出、回扣支出、风险投资准备金支出等。

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提高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通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自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包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的: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以及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其他企业。

上述为大家详细解答了关于“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的问题,希望能给予大家帮助。

微信扫扫关注我,惊喜有很多!

普金网

普金网,是向企业提供金融、财务、税务全方位产品及优质服务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是深受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欢迎的金财税五星管家!

四大服务 : 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体检服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