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金 > 财税新闻 > 2017汇算清缴所得税会计分录怎样做

2017汇算清缴所得税会计分录怎样做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小编   2017-03-29 09:08:55   浏览量:186

2017汇算清缴所得税会计分录怎样做?本文为您介绍2017汇算清缴所得税会计分录做法以及汇算清缴时需要注意的五大风险。

2017汇算清缴所得税会计分录怎样做

年度终了,企业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有关资料,计算出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企业应按规定将利润总额进行调整,包括弥补上年度亏损,减除已缴纳所得税的投资利润等,调整后的余额,就构成企业本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按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乘上规定的税率,就得出企业的应纳税额。企业如果有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其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按规定从应纳税额中扣除。

1、企业在汇算清缴时,计算的实际全年应纳税额多于全年已预缴的所得税税额,其少交的部分,应于下一年度缴纳时补缴。

计算出少缴的税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实际补缴少缴的税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多缴的部分,可在下一年度抵缴。

2、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会计处理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享受减免税优惠措施时,应将减、免的应纳税额计算入帐,并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应纳税额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实行先缴后退的企业,按规定交纳税款时,作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企业按规定收到退回的所得税税款时,作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同时作: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盈余公积

3、上年利润调整所得税会计处理

企业年度决算报表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对发现的上年度会计事项,如果是涉及损益的,应对上年利润总额和利润分配进行调整,计算出多缴或少缴所得税,办理补缴或退税手续。

企业按规定调整上年利润,如调整增加上年利润或调减上年亏损时,作如下分录:

借:有关科目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对调整增加的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作如下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实际缴纳所得税时,作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调整减少上年利润或调整增加上年亏损时,作如下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有关科目

由于调减利润而应退回的税款,作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按规定办理退税手续,收回税款时,作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汇算清缴五大风险要注意

风险点1:国债产生利息收入的起算时点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国债投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6号)规定,企业转让国债应在转让国债合同、协议生效的日期,或者国债移交时确认转让收入的实现。国债利息计算公式中的"持有天数"的起算时间也应当按照"转让国债合同、协议生效的日期,或者国债移交时"确认,但实际操作中纳税人从非发行者手中购买国债时,一定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生效的日期,尤其是无记名国债,很难确认其具体移交时间,只能以有效的合同约定为准。

风险点2: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离退人员已不在企业任职或者受雇,企业发生的支出,不属于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支出。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与企业取得收入不直接相关的支出不得从税前扣除。企业发生的离退休人员工资和福利费等支出与企业取得收入不直接相关,不得在税前扣除。

风险点3:企业为职工购买补充养老保险

对于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其通过商业保险公司为员工缴纳的具有补充养老性质的保险,可按照财税〔2009〕2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从税前扣除。按照《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11年第3号)的规定,补充养老保险的性质可以从保险产品的名称予以分析判定,年金养老保险的产品名称中有"养老年金保险"字样。同时,笔者认为企业自行管理的补充养老保险,没有向第三方保险机构支付,资金的所有权仍保留在企业内部,因此不允许税前扣除。

风险点4:不得作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股权和债权

纳税人应特别注意,以下债权和股权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债务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企业债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借口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行政干预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企业未向债务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其他不应当核销的企业债权和股权。

风险点5:企业境外所得包含的资产损失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文件)规定,企业境内、境外营业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分开核算,对境外营业机构由于发生资产损失而产生的亏损,不得在计算境内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纳税人境外经营产生的资产损失,包括参与境外分支机构营业利润计算资产损失,被投资企业所在地为境外的股权投资损失,债务人在境外的债权投资损失,应收及预付款损失,应收票据、各类垫款和往来款损失,固定资产所在地为境外的固定资产损失等。

按照现行申报表的逻辑结构,纳税人境外所得为负数时,应在主表第14行"境外所得"填写负数,与境内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相分离。其中形成分支机构亏损的损失以"分国不分项"的原则进行弥补,境内机构的上述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应收预付款、财产转让损失不能用境内所得弥补,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申报受理标准。实务操作中,纳税人对该部分损失进行申报前,应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沟通,确认是否予以受理。

微信扫扫关注我,惊喜有很多!

普金网

普金网,是向企业提供金融、财务、税务全方位产品及优质服务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是深受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欢迎的金财税五星管家!

四大服务 : 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体检服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