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金 > 财税新闻 > 出口退税骗税亿元案例分析

出口退税骗税亿元案例分析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小编   2016-09-12 09:06:02   浏览量:94

当下,关于出口退税骗税案例有很多,而在常州就发生了亿元骗税大案,下面为您针对该案进行出口退税骗税案例分析。

2012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出口退(免)税专项整治活动。接到上级检查任务后,常州市国税局立即成立了由出口退(免)税检查团队、退税管理部门骨干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组成的专案组。

专案组人员在对税收征管数据、退税情报信息进行风险分析时发现,成立于2009年的常州A进出口公司和另外一家关联企业进出口金额和退税数据巨大,企业累计申报出口金额达1.18亿美元,涉及退税额1.07亿元。该企业出口业务涉及服装、家具、皮革等多个商品门类,大部分在深圳报关出口,供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云南等地。

随着分析的深入,两家进出口公司疑点逐渐显现,检查人员发现,由A公司负责人潘某控制的这两家企业进项发票来源可疑,结合企业出口量短期内激增等特点,专案组人员初步判定,两家公司有重大骗税嫌疑,决定并案实施调查。

逆向检查:583份海运提单均为假单

尽管两家企业出口骗税嫌疑很大,但要找出证据并不容易。

据了解,税务稽查部门查处出口骗税案的常规做法是:发现出口企业涉嫌骗税线索后,通常先查上游是否虚开发票,再查下游是否虚报出口。这种传统的查处方法,以查发票为主线,从检查是否虚开入手,通过到企业查账和审单,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报关单真伪发函核查等方式来完成。但如果遇到企业注销、走逃等情况,则很难取得虚开证据,即使取得了虚开证据,也很难采集到完整的骗税证据。在此情况下,执法机关对出口企业只能按虚开增值税发票处理,而无法作出骗税定性,相关违法分子因此无法受到法律惩处。

有鉴于此,专案组反复研究后,决定采取“逆查”方法打开突破口,即以查企业货物流为主线,从检查下游出口环节货物真实性入手,确定真实货源货主,固定企业虚假出口证据,然后回头再查上游开票企业,固定虚开证据,从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2012年7月,专案组专程前往深圳,由作为境外客商提货单物权凭证的海运提单入手,检查涉案企业出口业务的真实性。583份海运提单、28家货代公司……通过对一份份证据资料的调查梳理和仔细分析,专案组最终证实,两家涉案公司583份海运提单均为假单,涉及出口金额8602万美元,占两公司出口总金额的73%。

税案评析

遏制骗税:出口信息分析还需加把力

目前,违法分子出口骗税的违法手段主要有买单骗税、同一商品反复出口、低值高报、无货出口等。在我国南方个别地区,一些违法分子出口退税违法活动实施“流水作业”,各环节分工明确,配单配货、报关、收汇、伪造出口合同、收汇,直至虚开发票等环节均有人负责,危害巨大。

本案中,违法分子就采用了买单骗税的方法,买卖出口信息、伪造合同、虚假报关,最终骗取国家退税款。本案查处过程中,办案人员抓住“海运提单”这个关键点,成功运用“逆查法”,追踪到了真实的货物流,揭开了骗税黑幕,从而使犯罪分子受到了应有制裁。

本案的违法特点、查处过程提示税务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其一,税务机关、海关、外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沟通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单证快速查询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定期交换和共享,报关单、海运提单等单证数据实时上传查询,以此强化出口退税管理,防患于未然。

其二,推行失信“黑名单”制度,对涉及非法骗税的报关行、货代公司及个人,加大惩处力度,除公开曝光外,还可考虑取消其行业经营资格,以此净化行业环境。

其三,税务机关应通过设置疑点预警指标,建立骗税风险模型等方式,加强出口退税企业数据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变事后发现为即时预警,强化事前管理,从而遏制出口骗税违法行为。

微信扫扫关注我,惊喜有很多!

普金网

普金网,是向企业提供金融、财务、税务全方位产品及优质服务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是深受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欢迎的金财税五星管家!

四大服务 : 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体检服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