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融资什么意思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小编
2017-06-05 09:58:55
浏览量:46
外贸融资什么意思?外贸融资是指贸易融资。外贸融资的表现方式有七种。以下具体介绍外贸融资定义以及表现方式。
外贸融资什么意思
(外贸融资)贸易融资,是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境外贸易融资业务,是指在办理进口开证业务时,利用国外代理行提供的融资额度和融资条件,延长信用证项下付款期限的融资方式。
外贸融资表现方式
(一)进口押汇。是指开证行在收到信用证项下单据,审单无误后,根据其与开证申请人签订的《进口押汇协议》和开证申请人提交的信托收据,先行对外付款并放单。开证申请人凭单提货并在市场销售后,将押汇本息归还给开证行。
(二)限额内透支。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和抵(质)押、担保情况,为客户在其银行往来帐户上核定一个透支额度,允许客户根据资金需求在限额内透支,并可以用正常经营中的销售收入自动冲减透支余额。
(三)进口代付。是指开证行根据与国外银行(多为其海外分支机构)签订的融资协议,在开立信用证前与开证申请人签订《进口信用证项下代付协议》,到单位凭开证申请人提交的《信托收据》放单,电告国外银行付款。开证申请人在代付到期日支付代付的本息。
(四)假远期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开立的规定汇票为远期,开证/付款行即期付款,且贴现费用由开证申请人负担的融资方式。
(五)出口托收押汇。是指采用托收结算方式的出口商在提交单据后,委托银行代向进口商收取款项的同时,要求托收行先预支部分或全部货款,待托收款项收妥后归还银行垫款的融资方式。
(六)出口保理押汇。是指出口商在获得进口保理商信用额度后,发货并将发票及相关单据提交出口保理商(银行)代其收款时,银行以预付款方式为其提供不超过80%发票金额的融资方式。
(七)进口托收押汇。是指代收行在收到出口商通过托收行寄来的全套托收单据后,根据进口商提交的押汇申请、信托收据以及代收行与进口商签订的《进口托收押汇协议》,先行对外支付并放单,进口商凭单提货,用销售后的货款归还给代收行押汇本息。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二是外部环境,包括政策、法律、金融机构、信用体系等等,这些都不是企业所能左右的;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贸企业愈发艰难的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除寄希望于外部环境的逐步改善外,唯有找出自身的原因,改进自身不足,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才是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法。
(一)企业内在原因
1.中小外贸企业经营能力不强,自身融资能力差。企业规模是划分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中小外贸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规模较小,这就直接影响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一方面,中小外贸企业产品产量低,要达到占领市场、控制产品价格目的完全不可能,因为很多产品的价格由大企业决定,被大企业垄断,中小外贸企业不能发挥自身优势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由于中小外贸企业规模小,产品生产规模有限,规模经济效益很难实现,与大企业生产规模相比,产品成本较高,直接导致盈利减少。
另一方面,自身资本持有资本率不高的中小外贸企业,企业扩大再生产就成了问题,即使企业产品市场前途广阔,但是由于自身资金周转率较差,企业不可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如此恶性循环,融资难度就会加剧。同时,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获得外部筹资的能力受企业自有资本直接影响,而中小企业自有资本较少,进一步导致中小外贸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减弱。
2.中小外贸企业信任度不好,自身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的融资能力与其信用体系密不可分,而内部管理制度直接影响企业的信用体系。而"5C"是考察客户信用和偿付能力的五个要素,是企业融资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即Character---客户愿意履行其付款承诺的可能性,Capacity---客户支付能力和偿还贷款能力,Capital---客户企业财物状况,Collateral---为防止借款人不履行债务,用以赔偿债权人所受损害的 物 权 凭 证,Corporate work environ-ment---经营环境广义上讲,包括企业经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而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经营环境这五个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区域还存在不足,造成信用体系缺失,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外部其他原因
1.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结构失衡
中小外贸企业经营规模小,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资产,融资成本自然较高。银行以追逐利润为目的,认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有限,而以流动资产作抵押的中小外贸企业不被接受,又因为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信贷抵押凭证,一般获取不到银行的贷款。加之,因其固定资产在资产结构中比例较小,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占有较高比重的无形资产,缺少可供担保作抵押的财产,银行认为要收回贷款风险较大。因此,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结构失衡,间接给中小外贸企业造成了融资困难。
2.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渠道缺乏创新
在我国现有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格局中,在企业融资占有绝对比重的是银行贷款。
近年来,由于信贷金额的快速增长,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发展速度,使得贷款和直接融资余额的差距拉大。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又因为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从而减少,使得它们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减弱,也因为满足不了大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和风险平衡贷款不能获得。没有了商业银行这条融资渠道,加上融资渠道缺乏创新而且单一,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就成了难题。
3.国家政策和法律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应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制定合适的政策,是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境的首要举措。 2015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在政策和法律方面并未付诸实践,对中小外贸企业也是如此。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机构一般由政府设立,并在不同程度上依靠政府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我国,迄今为止一部完整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尚未出台,与外国相比,我国政策和法律支持力度远远不够。迄今为止,一部完整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尚未出台,政府资金和政策方面更加向大型企业倾斜。由于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方面的缺失,直接导致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和政策权利上的不平等,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影响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