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金 > 财税新闻 > 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怎样

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怎样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网小编   2016-12-09 09:21:25   浏览量:109

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怎样?税收是国民经济的“寒暑表”,能够真实反映出国民经济增长状况。下文为您详细介绍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

经济发展,是指经济稳定、协调增长。表现为既定区域内的经济增长、结构优化、运行稳定、环境宜人。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如生产总值GDP的规模扩张状态,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综合反映;

结构优化是指各次产业间及各种产品或服务门类间,适宜产生最大效益的协调状况,以及适宜于广域范围的协调、领先状况和区域社会经济结构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状况,是实现经济发展有效性的基础;

运行稳定是指社会、经济各组成要素的交互作用机制的效用正常,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它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环境宜人是指被人们不断改造的生态、自然环境,对人们生存、发展欲望的满足感,它表现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引导条件和目的。

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它内在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处理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是要求政府有效驾驭税收机制以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应有效制定和落实税收政策与税收法律,以税收政策、法律为导向,以有利于经济协调、稳定增长为出发点,以社会经济稳定、人民生活富裕、环境宜人为目标,抉择实现有效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方案;另一方面应充分运用现行税制,尤其是通过对税制的设计来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税源和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维护好居民的合法权益。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税收较快增长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税收收入增长效应可分为4种情况:一是从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经济自然增长中获取,即所谓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下的税收收入增长效应。二是在增加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同时,由技术和管理创新带来的经济内生增长,即所谓内涵式经济增长模式下的税收收入增长效应。三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外需协同拉动转变时的税收收入增长效应。在出口退税减少的同时,由国内销售增加共同作用下的税收收入增长效应。四是税收政策变化带来的增长效应。

模型测算表明,在外延式经济发展方式下,税收增速与现价GDP增速基本保持一致;在内涵式经济发展方式下,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会明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所得,社会总产出也会有较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在内的间接税增速与GDP增速大体一致,由于所得税实行自动累进税制,其对税收增速产生较大贡献。因此,总体看来,税收增速会明显高于GDP增速。以2011年为例进行分析,我国现价GDP增速为17.4%,税收增速为22.6%,其中,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增速为18%,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增速分别为30.5%和25.2%,在所得税带动下,税收总收入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内涵式经济增长与内外平衡发展战略叠加的增长模式下,除了上述增收因素,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出口份额收缩,内销比重增大,也会直接导致国内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增加和出口退税减少(财政收入的减项),从而税收增速表现为远远快于现价GDP增速。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应成为我国近年来税收收入较快增长的重要解释变量。近些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受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和我国转方式紧迫需要的双重影响,我国经济逐步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内外需协同拉动转变释放出的税收收入增长效应开始持续显现,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我国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

微信扫扫关注我,惊喜有很多!

普金网

普金网,是向企业提供金融、财务、税务全方位产品及优质服务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是深受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欢迎的金财税五星管家!

四大服务 : 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体检服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