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风险形成原因是什么及如何防范
来源:普金网
作者:普金小编
2016-08-19 09:10:52
浏览量:58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其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把握不够敏感,意识薄弱,更不能从根本上去管控财务风险。而是简单认为只要做到用好资金,财务风险就不会存在。不能够积极、系统及主动的管理财务风险,加上事前风险管理不到位,事中及事后管理随意,导致相关预警及防范措施制定不及时,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同时由于财务活动的客观性决定了财务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并且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淡薄。
(二)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之一就是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这种变化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提供发展机会也可以造成一定威胁。如果企业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外部环境,必定会造成财务危机。当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管理基础不到位等造成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对外部及内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复杂环境的变化反映滞后,不能科学预见以及措施不力等。
(三)企业财务决策机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包括决策失误及决策机制设置不合理。由于一些企业财务机制的建立尚不科学,造成某些重要问题的判断决策依附于管理者的经验水平,形成无规可依的局面。尤其是有的企业进行决策不能集思广益,甚至是一人独揽,再者决策制定之前没有获得充足的信息,前期调查潦草,从而导致对风险及收益的预测不精准,决策考虑欠周全,并且最终影响决策的可行及科学性。除此之外,不同的决策者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假如决策者投资盲目,势必会降低企业的长期偿债水平,引发企业的低效益甚至更大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有的企业表面上看起来,会计人员的职称符合相关国家相关政策,各项基本制度的建立也井然有序,但事实却一团糟。不但财务管理方面混乱有待规范,而且制度建立漏洞百出,这必将引起企业资金使用、管理及利益分配方面的不公平及权责的不明晰、资金效率低下的同时流失惨重,同时无法保证资金的完整性、安全性,进而引发相应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财务风险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防范财务风险,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二)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
(三)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 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反映资产获利能力的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偿债能力的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经 济效率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
(四)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五)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